近年来,上海市徐汇区武康大楼是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地标性建筑,武康创建模式生动践行着“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城市发展宗旨,致力于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文明城市创建,为文明城市创建打造了武康模式、武康样板。对此,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社会发展研究所在长达多年的文明城市创城实践中,总结武康模式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文明创建模式。
(资料图)
价值认同
掌握网红地标“流量密码”,凝聚创建利益共同体
武康大楼作为网红打卡热门地,创建工作兼经济效益与精神文明建设于一体,人文与经济共荣共生,在显性利益与隐性荣誉双向作用下不断赢得市民参与,将流量转化为社区治理的能量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一是“文商旅居”融合发展,凝聚利益共同体。文明创建是一项能够为各方带来利益的行动,以创建塑造和维护“好形态”,以“好形态”吸引和强化“好业态”,促使多元主体在创建工作中积极参与。二是市民自身的荣誉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强化创建工作的精神力量。众多流量汇聚此地,网红打卡点招牌下,市民对维护街道美丽整洁、安全有序有了更加强烈的自主意识。在武康大楼外立面保护修缮工程中,为了使大楼更加漂亮美观,居民自愿让渡自身利益,将外墙的晾衣架都拆掉,不止晾衣服,养宠物、装修和丢垃圾等问题,居民一起集思广益,共同维护美好生活圈。武康大楼消费街道所内在营造的利益共同体,促使人人都成为文明创建的参与者,反之文明创建良好成效又促进生活环境水平的提升,在共建共享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化,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破解形式主义桎梏。
美丽认同
“梧桐街区”精细化管理,助力环境美丽更加“出片”
沿梧桐道citywalk,老上海风貌气息扑面而来,形成天然别具一格的风景,“梧桐街区”独有的海派文化、特色景观使其成为新消费高地。对“梧桐街区”采取精细化管理,让美丽更加保质保鲜,助力环境美丽更加出片,锁住流量密码。一是通过开展交通、停车、商铺管理和综合环境整治等多项综合整治,使“梧桐街区”焕发“新颜”,致力于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的有机融合。二是聚焦“梧桐先锋”品牌建设,深耕“街区治理力工程”。以供需共议、资源共联、信息共享、项目共建、问题共谋、发展共促“六共”为抓手,组建了包含55家成员单位的“武康—安福风貌街区共治委员会”,搭建政府、市场、社会、居民多元主体的沟通协商平台,共同研究编制“沿街商业业态 新发展导则”“软法治理指引”“管理服务规范”等有关风貌街区治理力工程的 3 份导则,探索形成“发展-治理-生活”三位一体的街区治理新模式。
品质认同
打造特色“音乐街区”,提升市民美好生活品质
依托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以音乐的形式展示城市风貌、感受城市律动,打造特色“音乐街区”。街区内集聚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越剧院、上海沪剧院和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等院团机构,周边散布琴行和音乐商店等,打造了街区可漫步、建筑可阅读、音乐可触摸和城市有温度的特色街区。以音乐助力生活品质提升,让生活、工作和参观此处的人们邂逅音乐与建筑,以更优的营商环境赋能“消费街道”,让“音乐街道”成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一张名片。与此同时,“音乐街区”以探索更多共建机制和合作方案深入践行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促进文明实践与街区治理双向赋能。通过音乐街区共治委员会平台,倾情打造“梧桐乐音乐街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整合更多思政育人资源,促进文明实践与街区治理的深度融合,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让音乐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艺术的气息。
治理认领
实行“党建+软法+自治”模式,深入贯彻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
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文明城市创建与治理,在聚民智、汇民力中实现创城的深入推进,在深入推进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民生改善与文明城市创建同频共振。一是党建引领,多元主体“聚合力”。在党建引领下,武康居民区党组织搭建平台,众多区域单位、沿街商铺通过党建共建的方式,参与街区共治委员会,共同为居民区共治共建赋能。二是构建软法治理,突出“法”式浪漫。武康社区在《武康大楼居民公约》基础上,制定发布了融居民公约、商户公约、游客公约为一体的《上海市徐汇区软法治理指引(武康开放式社区版)》。与此同时将法治思维融入街区治理,打造“问题发现—方案讨论—公约草拟—全体决策—民主监督”的各社会主体全流程参与模式,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供了“武康”经验。三是成立自治理事会,提升居民自治能力。武康路280弄自治共治团队——“兴悦汇”自治理事会,通过搭建弄内单位、居民、物业、业委会和居委之间的沟通平台,组织成员开展现场监督、巡逻,搭建协商议事平台,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建立多元议事机制,积极推动问题解决,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为文明创建顺利推进保驾护航。(汪斌锋 古静)
标签: